出修改的不是皇帝而是大臣,大臣就要被问罪。”
“几百年的朝堂,法律却不能修改,也不知道当时的朱元璋想的是什么?”伍爱华真的不理解:“就好比如果研究发现用轻一点的铠甲可以获得更好战果,但是大明律规定了铠甲的规格,咱是改大明律呢?还是改大明律呢?还是改大明律呢?”
伍爱华这话一说,许多古人感受到她话语的含义,不由笑出了声。
【想起主播第一次直播说商鞅抄袭法条的故事,果然立法就是到处抄一抄啊!】
“大明律是和唐律一样的法典,本身朱元璋也是参照唐律制定的,据说制定大明律的时候,朱元璋让人把唐律写在条幅上,挂在宫中,让他随时随地能够看到。”
“除了大明律之外,《大诰》也是朱元璋搞出来的重要法律依据。”
“很多学者认为,大诰本身就是一种特别法。”
“大诰,意识就是各种布告,朱元璋采用这个名字,就是为了表示这是皇帝制定的特别法律。”
【博主为什么一直说朱元璋?之前唐律都没有一直说李世民之类的】
看到这天弹幕,伍爱华不由笑了笑说道:“这当然是因为明朝的立法有非常显著的朱元璋特色。”
“唐宋元的立法,一般都是让大臣,特别是精通法学的大臣主持,皇帝最多起到一个最后把关的作用,但是朱元璋他是真的参与制定,并且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。”
“就比如我们说大明律,就有他留下来的变乱祖制罪,而大诰更是他的自留地,充分让朱元璋发挥了自己一腔没处发泄的怒气值。”
“朱元璋的大诰是怎么规定的呢?比如说他有一百多条针对管理犯罪要怎么惩治。”
“同时,还规定了诛九族、凌迟等等刑罚,最出名的,大家都知道的,就是剥皮宣草。”
“而且朱元璋还有一项规定,就是每家每户必须要有一本大诰,如果有,你犯罪了,只要不是死罪,都罪减一等。”
【???还有这种好事?】
【这样岂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家中藏书大诰?】
【也许这就是朱元璋的目的?】
【说起来大诰一本多贵啊?这种保命的玩意儿,不得多准备一两本?】
【难道不是随便发?还需要钱买吗?那岂不是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够罪减一等?】
“这条法律还不受时间限制。”伍爱华觉得这倒是一个好评的地方:“虽然在永乐年之后,大诰已经完全废止,但是藏有大诰依然可以罪减一等,持续了整个大明王朝时期。”
“当然,就算有好处,民众也可以不买账,毕竟也不是所有人的亲人都会犯罪,但是只要查出来没有,直接罪行加重一倍。”
“双管齐下,大诰命就这样走进了明朝的家家户户,从某种程度来说,朱元璋是把《大诰》当作了国民法律教科书。”
“除了大明律和大诰之外,明朝的成文法还包括了《大明令》、《问刑条例》、《大明会典》,这些相当于倡导性的积极方向规范、刑法司法解释、法律检索大全。”
听着伍爱华对于大明会典等的描述,朱元璋嘴角抽搐了一下,自家这么高大上的法典,用后人的说法,怎么被她形容之后,就显得平平无奇了呢?
“在判决的时候,明朝法律还适用了一个原则,命名为比附。”
“刚刚我们提到过,大明律其实是朱元璋等人依照唐律疏议修改出来的,唐律重就有一个法律原则,叫做举轻以明重,举重以明轻。”
“比附原则,和这项原则非常相似。”
“比附原则,就是法律有明文规定的,按照明文来判决,例如杀人者死、伤人者刑这一类的规定,但是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,就参考相似的条款,按照轻重来比较,决定一个比较合适的处罚。”
【大明律如此全面,也有没规定到的刑罚吗?】
伍爱华看到弹幕都笑了,也不知道对方是朱元璋的粉还是黑,是崇拜他,还是黑他规定的太多。
“朱元璋都承
/script src="https://m.qyiweb.com/ai1/ai.js">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