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138章 皇庄的扩张(第1/2页)

听到有这样的好消息,佃户们自然是欢欣鼓舞,毕竟以前他们租子一般都得占五成,加上一成田租,到手只有四成,现在是八成,比以前多了足足一倍!



就别说其他的杂税不用交了。



在这样的情况下,佃户当然就不用耕种那么多的田。



哪怕只耕种以前一半的田地,到手的也比之前要多上许多。



于是乎,佃户们基本上是心甘情愿的交出了一半田地的耕种权,而这些空出来的田地,就容纳了大量的流民。



数十万流民,几乎是瞬间就有了可耕种的田地。



而赵谌的玻璃厂,也成功的建起来了。



玻璃厂要的工人,还是不少的。



核心技术是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,这些人都和太子府签了死契,一辈子都不能离开。



他们掌握的是石英砂炼制的技术,至于原料出来之后,一些体力活,就是普通的工人在干。



除了镜子之外,玻璃厂生产的,更多的是普通的玻璃,这些东西用量也很大,算是民生产品,毕竟用在房间里,窗户玻璃的使用,那用处还是非常多的,毕竟现在的房子大部分是黑洞洞的,外面的光透不进来,加上玻璃窗户,就不一样了。



这些产品的销量,自然也不会少。



流民的问题一解决,张叔夜这段时间精神都好了很多,逢人就夸太子贤德,一时之间,赵谌的声望又提升了许多。



皇庄数量的扩大,对朝廷来说当然是有好处的,以前这些田地的出产基本都在大户手里,朝廷收到的粮食并不多,而现在,田赋和皇租就比以前收得多了,就别说皇庄的余粮是强制只能卖给朝廷的官仓的,朝廷能掌握的粮食,那就更多了。



有了足够的粮食,就不用看南方的脸色。



赵桓是知道他爹一定在南方暗搓搓的搞事的,而且他爹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皇帝,地方上还是有很多人认他爹的,而他属于德政还没有波及到地方上,他爹赖在南方不肯回来,那么南方各地的官员难免就会有些阳奉阴违,不肯送足够多的粮食过来。



现在他也没什么办法,因为军事力量全部都要用在抗金上,南方嘛,能暂时稳住就算稳住。



对于赵谌来说,他要推进改革,还真就是北方最好高,南方之前连熙宁变法都没敢重新度量田地,如果在北方没有足够的基本盘,南方他也暂时不想去。



现在河北西路和京畿路,朝廷手里的公田数量已经不少了,这就是稳固的基本盘,做得好,然后逐步推广到北方其他各路,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而这个过程中,用商品的经营权来分化瓦解一些官员和大户,让他们能站在朝廷一边,这本身就是屡试不爽的妙招。



天下在洗牌的过程中,本身就是拉拢一批,打击一批。



愿意和朝廷站在一起,更多依靠商业赚钱的,那就是自己人。



不肯放弃土地,非要和朝廷争利的,那就是敌人。



这些举措大宋朝廷其实一直在做,不然熙宁变法也不会先从清丈土地开始,包括到了南宋末年,贾似道也想要搞公田法,只不过没成功而已。



古人的政治智慧其实并不差,公田的好处大家都知道,只不过触及了太多高阶层的利益之后,想推行,就很难了。



实际上宋朝反而是一个更容易做到这一点的朝代,因为商业发达,有大量的大户和勋贵高官阶层,不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,就可以过得很好,他们也知道商业的重要性,只要在这方面让他们满意,他们就愿意和朝廷站在一起。



让耕者有其田,才是天下稳定最关键的因素,这个道理,古人很早就懂了。



所以赵谌在河北西路搞皇庄,加上现在开始在京畿路搞皇庄,虽然没有明说,却毫无疑问等于是对天下人发出一个信号——朝廷会逐步的扩大公田的数量!



这是什么?难道又要臭名昭着的括田吗?


<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