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359章 大局已定(第3/4页)

/> 最后拿给江鸿飞看时,江鸿飞亲自将降表中的“大元皇帝”前面的“大元”两个字勾掉,又将“大宋皇帝”四个字给勾掉,使这份降表中只有一个皇帝,那就是他江鸿飞。



这也昭示着江鸿飞现在已经不加掩饰的野心。



这份降表拿给赵桓看后,赵桓一字未动,很痛快地就表示,他们赵宋王朝完全同意。



三天后,大元帝国在斋宫前举办了受降仪式。



这是江鸿飞和赵桓第一次见面。



赵桓没想到,已经三十大多的江鸿飞,这么年轻,看起来,似乎也比他大不了多少。



而江鸿飞则感叹,要不是赵佶头脑一热将皇位匆匆传给愚蠢至极的赵桓,自己肯定没那么容易重创赵宋王朝。



这么说吧。



赵佶是有骄奢淫逸、好大喜功等等毛病,但至少赵佶没那么蠢,而且有人味,还真的很有才华,甚至可以说,赵佶主张收复燕云十六州,也不能全都算错,因为这的确是赵宋王朝离收复燕云十六州最近的一次,公平公正的说,赵佶的时机选得其实没有问题。



只不过,赵佶太能折腾了,将赵宋王朝的底子都给折腾空了,才让赵佶空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良机,却没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实力,再加上赵佶的运气也差了一点,在这个良机到来的时候,在东南地区爆发了起义,打乱了赵佶的所有计划。



说起来,还是就像章惇给赵佶的评价:赵佶轻佻,不可君天下;也像脱脱给赵佶的评价:赵佶诸事皆能,独不能为君耳!



而赵桓,真是一点可取的地方都没有。



套用对他的总结:他在位才短短几个月时间,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。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者,则是耿南仲、吴敏、徐处仁、种师道、唐恪、何栗等人。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被赵桓采纳,而一些重要的误国之谋却又被赵桓采纳。



总而言之,赵桓无论是在历史上,还是在这一世,他落得这样的下场,一点都不值得可怜,只能说,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



赵桓还算有败者的觉悟,他不仅主动向江鸿飞行跪拜之礼,尊称江鸿飞为“皇帝陛下”,还主动念了降表,给人一种他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的感觉。



当然,实际上,赵桓在忍,他想学勾践,他在卧薪尝胆。



不少宋臣,见到这一幕,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。



还有一些宋臣,则是唏嘘不已。



其实,事到如今,只要不是蠢人,全都能看出来,在这次改变元宋两朝命运的大对决中,赵宋王朝的一众大臣固然有错,但赵宋王朝之所以会落到这般田地,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赵桓这个赵宋王朝的皇帝、最高决策人身上。



要不是赵桓始终战和不定,在战与和之间总是反反复复,不能识别忠诚良将给他献的良策,尽去采纳那些愚蠢的策略,还愚蠢至极的自废武功,他们这些人和赵宋王朝肯定不会落到这个凄惨的地步。



江鸿飞并没有趁机奚落赵桓,既然赵桓想演,那江鸿飞就陪着他演好了。



接下来,江鸿飞绝口不提放赵桓君臣回汴梁城一事,而是派吴用先跟赵桓索要两万匹灵马。



想要赶紧回汴梁城的赵桓,满口答应,接着在第一时间命人回城,向开封府尹王时雍传达诏令:“内城中的所有马匹限三日内交赴开封府;隐留者,全家并行军法;告者,赏灵钱三千缗。”



于是,自御马以下,开封府共收到九千余匹灵马,甚至连宫中内侍班直禁军的灵马,也全都交纳了出去。



收到这九千余匹灵马了之后,王时雍、徐秉哲等人在第一时间将这九千余匹灵马全都给大元军送了过来。



其实,交出灵马,意味着什么,这些班直禁军十分清楚。



所以,在交出灵马时,这些班直禁军全都长吁短叹。



值得一提的是,从这以后,内城中的士大夫们,有的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