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242章 双结局的震撼(第3/4页)

这给他的小说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传播度。

说白了,就是有画面感。

在进修班的众多学员中,刘振云并不像余桦、苏彤这些人那么显眼,但刘振云很喜欢余切的小说。这个不喜说话,沉默寡言的作家,正在仔细的阅读余切的小说。

他看的当然是《人民文学》!

当看到最后老赵、老刘都有个好生活的时候,刘振云忍不住微笑着摇头。

在他看来,余切还是稍微“写满”了,但这个故事不失为一个好故事。尤其是那种幽默和冷峻相互交叉,目前的他还写不出来。

忽然,一个大一女生气喘吁吁的跑过来道:“刘社长,社长还写了另一个结局,写在《十月》上!”

“啥?”刘振云大吃一惊。

还能这么玩?

他随即拿到一本《十月》,翻到最后,果然故事结束在老赵重新出发的路上,刚刚好。刘振云所担心的一切问题,都早被余切考虑到了。

但这个时候,他又忍不住再一次的看《人民文学》版本,这一次他忽然有了一种满足感。这种满足感不是文学分析,而是纯粹的作为读者的满足。

刘振云慨叹一声:“你们喜欢什么结局?”

新生想也不想就道:“当然是好结局!”

“慢着,《十月》可不是坏结局啊,只是留了个让人探讨的问题,这其实是整个小说的核心,没有这个结尾,就没有这个小说。”

新生道:“我知道,我知道!我也是文学系的呢!但我就是喜欢好结局,我非要看到他们都大团圆,心里才满足!余切满足我了!”

……

《落叶归根》竟然有俩结局?

消息很快传了出去,当然会引发读者的比较。《人民文学》和《十月》被抢来抢去,一个班的人可幸福了,他们看了一遍小说,然后又看了一遍小说,于是忍不住发表自己的见解:

“《人民文学》版本的好,大家都幸福美满,我看了之后都睡了个好觉!”

“放屁!当然是《十月》的好,余切是万县人呢!现在大坝还没有建,他正是为了那一口醋,包的那一碗饺子!”

《十月》的副总编张守任,以及王濛两个人都有话说。

他们先后在《文艺报》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,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身份。

张守任写道:“这小说的题材创新很大,初读之下想到法国的《羊脂球》,甚至于是希腊时候的《奥德赛》,英雄在征服的路上遇见了不凡的事情……而在小说里面,是小人物遇见了平凡的事情,之前也许有过这样的小说,但远不如余切写的成熟。”

“幽默的情节和冷峻的现实交错,余切写出了西南民工的人生百态,这可能是他前后几次回家路上遇到的?听到的龙门阵?他和马识途马老一样,把这些东西写在了自己小说中……总之,幽默使得小说能面向大众,而严肃的探讨,提供了故事的文学价值。”

“作为对《出路》、《团圆》的接力,这篇写在小县城和民工的小说,是完美的收尾。人们往往擅长于由小到大,而由大到小是更为困难的。”

王濛则着重强调“预言”:“有这么几个事儿,和文学没关系,但看了小说后会想。”

“第一个,大坝修不修?我说,修。”

“第二个,什么才是你我的家乡?我说,家人在的地方是家乡。”

“第三个,我是不是也是‘移民’?”

随后,王濛回答道:“大坝是个有形的东西,但今后驱使我们离开的是无形的东西,你和我真的不是移民吗?我们有一天都是移民。”

这小说成了公众讨论度十分高的话题,到底修不修这个大坝,重新回到主流视线。

科学院竟然也来掺和余切的小说。

在金陵江畔,时任大坝泥沙论证专家组组长的林炳南,后来的林院士,在考察下游的泥沙堆积时,被人催促看余切的小说。

他的同事告诉他:“林组长,余切写了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