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92章 第二天,万马齐喑(第3/4页)

过火。

但是只要了解这一家子的过往,就能理解她对方星河的感情。

巴金先生是一个极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人,儿女也是那种顾家的性格,然后一家人都爱读书、爱学习,而方星河已经面世的文章,核心价值观简直不要太对电波。

除了天然抱有的好感之外,《性》一文中展现出来的母子之爱,更是和李小林的个人经历完美贴合。

多重叠加之下,说她是方星河的狂热粉丝有些不够客观,但欣赏、喜爱乃至尊重,绝对都是实打实的真诚。

……

或许是偶然,或许不是,就在同日同时,在另外一家极有影响力的报纸上,王檬老师也首次专门为方星河发文,盛赞《性》的文学价值。

题目为——《于绝望中诞生的伟大力量》

他的角度和李女士截然不同,更注重于分析方星河本人。

“方星河的文字读来使人不自觉屏息,不敢稍稍松下那口气,盖因他把情绪巧妙地藏在了每一字的拐角,看的时候不大能感觉到,一旦看进去了,就要受他的摆布,被扯着狂奔。

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能力,我怀疑这种能力是不是只会出现在青少年身上,因为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,已经是一个愚钝的大龄青年了,我写的东西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,现在读起来不大好——其实当年也不大好,但是蒙人厚爱,夸了我几句热烈。

热烈这种状态是很外放的,常常具备强大感染力,我曾一度以之为荣,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眼界的拓宽,我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缺陷:热烈得太表面。

方星河不一样,他在最该外放的年纪深沉,也在最该热烈的时期冷淡。

他是一个极度矛盾的特例。

别的文章暂且不提,我很想讲一讲憋在心里很久的这篇《性、暴力、和谎言》。

这是一个太凶猛的名字,当初我们在编辑室里看到,每个人都下意识地坐直身体、挺起胸膛、肃容正念,仿佛要面对的不是一篇中学生作文,而是什么洪水猛兽。

因为第一个看到它的兆言忽然拍案而起,爆出很多粗口,来来回回在办公室里转圈,因此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它不同凡响。

当然,我不是说它可以和华夏历史上那些传世经典比肩了,没有这样的意思,其实我也拿捏不准到底该把它放在什么层次去讨论,因为这是一篇文章,所以我们只能用文章去对应,这导致我的大脑出现了长久的空白。

王安石22岁时写《伤仲永》,王勃29岁时写下《滕王阁序》,曹植30岁时写下《洛神赋》……

我对历史上的著名天才知之甚祥,其他人也一样,所以当两位编辑认为方星河此文偏激、乖僻、粗野、黑暗、文字糙燥水平不过尔尔时,我脱口而出:他今年14岁!

编辑室当时安静了好一阵子,之前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章本身上,自打那一刻开始,我们终于将文字和方星河本人结合起来看待。

这很麻烦,真的很麻烦。

因为单看文字它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便足以振聋发聩,方星河将性、暴力、谎言三个单独的元素提炼出来并组合到一起,批判正在国内泛滥的黑暗自由主义,最后升华为爱和救赎,这太惊艳了。

我能想到的只有寥寥几个先例——

帕特里克的《香水》,通过谋杀与香水制作,探讨了性、暴力与艺术的交织,揭示了人类对欲望与控制的极端追求。

布雷特的《米国精神病人》,通过帕特里克的暴力与性行为,探讨了消费主义与人性扭曲的关系,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空虚与病态。

J.D.塞林格的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或许更接近一些,探讨了青春期的性、谎言与暴力,反映了青少年对成人世界的不满与反抗。

又或者是《发条橙》?《洛丽塔》?《1984》?

都有一点重合的部分,但都不是,《性》绝对没有缝合上述的任何一部作品,它就是方星河自己的人生,自己的感悟,自己的绝望和坚强。

那么,再结合他的年龄,我忽然就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。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