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120-130(第1/29页)

第121章 伐夏绝佳标靶……

数学上说,三角形具有稳定性。

如今宋、辽、夏三国三足鼎立的原因便是当初宋辽两个大国军事实力相当,谁也无法奈何谁,形成了军事对峙局面,而西夏抓住这个窗口期迅速崛起。

等着宋、辽两个大国完成了军事和解,想要来掉头对付西夏时,却猛地发现西夏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能随意搓扁揉圆的小弟,而是能够崩碎他们满口牙的危险存在。

而且西夏凭着柔软身段在两个大国中的反复横跳,也很好地稳固了统治,扩大了地盘。

于辽而言,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宋朝拿下西夏,获得充足的战马供应。

因为历史已经反复的证明了,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,会对周边游牧民族所建立起来的政权如何压制、肢解。

统一,是自秦以后,每个中原汉族王朝都在追逐的东西。

同理,宋朝也绝对无法坐视辽国吞并西夏。

因为原本少了燕云十六州就使得宋朝在两国军事抗衡中处于守势,缺少优良战马组建骑兵队伍使得局面更是雪上加霜。

如果再让辽国拿下西夏,漫长的边境线将会使国防压力剧增。

即便辽国能够收敛獠牙,不主动进犯,被迫高企的军费开支也迟早有一天会拖垮国家财政,稍有不慎就会回到南北朝划江而治的老路。

也得亏李元昊当初争气,在本朝尚在舔舐伤口的庆历四年(1044年),如原历史线中那样,成功抵挡住了耶律宗真的进攻。

不然赵昕当时就会好好想一想该如何给辽国下蛆,破坏辽国吞并西夏。

但如今想要打破三国微妙但稳定平衡的成了赵昕所主导的宋国,那么将心比心,辽国自然不会站干岸上坐视。

而且从原历史线上来看,辽国也确实应西夏所请,介入两国战争,展开过拉偏架的调停。

不过那已是第二次平夏城战役后,两个国家都进入各自的统治末期。

那时的辽国早就被多年安逸的生活磨平了锋锐,腐化了心志,武备废除,贪弊成风。

只能集结大军在代州周边展开“巡狩”,利用祖上的招牌和两面开战的口号进行军事恫吓,真开战的胆子多半是没有的。

如果哲宗寿命再长些,说不定真能够收回西夏。

可惜历史没有如果,就像赵昕此时所面对的辽国并不缺乏可用之兵,敢战之将,以及最为重要的出兵勇气。

当见到西夏有被灭亡的迹象时,是真的可能出兵进行武力干涉,形成二打一的局面。

所以赵昕必须得防一手吕子蒙白衣渡江。不仅如此,灭夏之战还得快。

最好是赶在辽国国内商量好对策,完成军事动员之前,就让西夏成为过去式。

否则辽国的那班大臣也不是眼盲心瞎的,能够坐视南边邻居的国力不断增长,能够一翻手就把西夏给灭了。

赵昕几乎可以肯定,如果他错过眼前这个窗口期,将来灭夏定会受到辽国的阻挠。乃至于两国合兵,到时候难度相较于如今就不仅高一个量级了。

根据战报来看,夏军次级主力已经全部回撤,由委哥宁令统率的大军则往清水堡方向收缩。

看来西夏是真的很在意神威大将军炮,打定主意要拿下清水堡一窥究竟了。

赵昕想了想,写下一道调令,命张熙之父,如今的鄜延路兵马都钤辖张亢转调河北东路兵马都钤辖,知代州。

不管辽国会做出怎样的应对,先防一手总是不会错的。

张亢身上有兔毛川大捷的战功,昔年又在河北东路任过职,儿子还是他的伴读,属于是镇守河北东路的上佳人选。

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的西夏。

陷入思考的赵昕开始一颗颗的往嘴里丢糖,直到荷包再度空空如也。

明明嘴里是甜的,但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长时间的思考真让他想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